淮安经开区:“三和”妇联品牌引领“半边天”

发布时间:2020-11-26来源:党群工作部

“现在90后个体意识比较强,在家庭婚姻相处中,有时候一句玩笑话也闹出夫妻矛盾,因婚姻家事走进法院的案件越来越多。”经开区妇工委工作人员说,为加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力度,切实保障妇儿权益,经开区妇工委联合多元力量,加大诉前调解力度,顺利化解了一场场家庭矛盾引起的诉讼案件,唱响了经开区夫妻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三和”妇联工作品牌。

多方联动“促和睦”  织密妇联工作网

“对家事矛盾引发的诉讼案件,根据区妇工委和法院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将第一次起诉的婚姻家庭案件打包,统一转交至由妇工委和专业机构共同组建的调解工作室进行,通过专业的调解,努力将家庭诉讼案件消化在前期阶段。”经开区妇工委工作人员介绍,为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区妇工委有效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和妇联行政职能及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联调机制。并成立由一名社会组织调解人员、一名员额法官、一名公益律师组成的阳光家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队伍,由社会组织确定人员并通知参加调解的成员单位及特邀调解员、调查员,在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经过数月来的“试调解”,法院共移交案件166件,经过劝导撤诉34件,达成调解2件,家事案件诉前调解也成为了家事审判主旋律。

多重保障“促和美”  彰显妇联关爱度

“不管婚姻家庭案件审判结果如何,必然牵扯到一个家庭的经济权益、给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子女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以及重启幸福人生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衍生问题,经开区妇工委不仅单纯关注案件当事人的主体权益,还同时关注子女、老人等其他家庭成员个体权益保障,顺利调解了因婚姻家庭生活中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赡养、扶养、抚养等45个矛盾纠纷问题。同时,通过向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社会组织购买专业心理疏导服务,参与家事纠纷的处理,无偿为家事案件当事人及其未成年子女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最大限度平复婚姻家庭纠纷各方因感情危机形成的心灵创伤。为帮助家事案件当事人重启幸福信心,区妇工委还开设了12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幸福家庭课堂,通过定期活动、现场授课、沙龙小组讨论、电话个案咨询等“线上+线下”工作同步开展,帮助案件当事人重拾追求幸福人生的信心。

多元平台“促和谐”  构建妇联新格局

经开区妇工委始终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 创设“调解工作室”新模式,在开发区法院设立案件调解办公室,在婚姻家庭案件多发地的钵池街道办钵池社区打造婚姻家庭纠纷预防调解阵地,为辖区家庭提供婚姻家庭纠纷预防与化解服务,有效遏制辖区内婚姻家庭纠纷多发态势。组建“家事调查员”新队伍,聘任76名家事调解员参与家事案件的全程调解,通过实地走访邻居、询问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向有关机关调查取证等方式查清事实,形成5份家事调查报告,供法院法官裁判参考。同时,建立家事案件审结后为期3个月的“观察期”,由专业的社工进行电话回访、实地探访,了解双方目前情感关系、生活状况及子女探视方面情况,收集当事人的经济困难、心理创伤、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并及时向街道办、社区发出19份建议函。

经过一年多来的精耕细作、深入探索,经开区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夫妻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的“三和品牌”在经开区已蔚然成风。

(卢青  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