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先锋:淮安经开区:双向激励,让村干部干有劲头更有奔头

发布时间:2024-04-24来源:宣传工作办公室

“轮窑村2023年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300万元,今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投资创业大厦,预计年增收入300万元。”“邱圩村今年已开工1.6亿元项目,在谈项目3个”……村干部这种忙碌、拼搏的身影在淮安经开区还有许多。

这股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得益于经开区精准实施村(社区)干部“双专”建设,坚持外引内招,用好“双向激励”措施,不断建强雁阵队伍,推动资源向基层集聚、干部在一线成长,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汇聚不竭动力。

优“选”  壮大群雁方阵

一走进春意盎然的南京路小区,错落有致的楼房整齐排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秩序井然,居民在小区公园悠闲散步、锻炼身体,其乐融融。在社区书记王英的带领下,小区一改三年前乱搭乱建、飞线缠绕、停车难现象。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集体经济去年实现收入530多万元,同比增长35%,居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获得全区“优秀村”称号。

王英带着“两委”一班人埋头苦干、担当作为,是经开区大力推进村(社区)干部“雁阵培育”行动的一个缩影。为增加村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经开区建立资格认证、公开比选、政治体检等选拔机制,通过基层推荐、提级考察、综合比选,分梯次、分类别建立区—街(办)—村三级人才库,建立23名村(社区)书记后备人才库、112名“两委”后备人才库、360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人才库。通过举办村居干部讲坛、兴村项目大赛、互比互看等活动,提升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能力。

严“管”  促进成长成才

“过去,有时候一天要应付好几拨检查。现在上级出台一系列措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我们深入居民、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精力更多了。”钵池街道山前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万红梅说。

经开区扎实开展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明晰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权责,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定期调度”机制,打造“智慧一体化平台”,建立电子台账,减少纸质台账,规范清理各类制度、牌子、证明事项132项,将更多精力用于基层治理工作。

除了为基层减负,经开区出台村(社区)干部员额管理政策,320名村(社区)“两委”全部纳入员额制管理,实行“四岗十二档”员额制晋升体系。每季度对村(社区)干部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与报酬挂钩,干多干少不一样。实行清单管理,明确“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双向工作清单,年底组织述职评议。实行提级管理,健全个人档案、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定期联审,强化八小时内外监督。

活“用”  搭建实干舞台

“2023年,东湖社区完成20项民生实事,满意率100%”……年初签的“军令状”,年底干得怎么样?群众满意不满意?近期,42名村(社区)书记向所在村(社区)党员群众代表述职,接受评议。

淮安经开区出台《村(社区)综合考核实施意见》,通过实绩比拼、组织评定、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比实功、晒成绩、亮特色,科学评价村(社区)干部实绩。4名书记获得享受事业人员管理岗工资待遇,127名“两委”干部待遇“晋级”。排名末位的村(社区),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等措施进行惩戒,连续两年排名全区后两位的村(社区),调整党组织书记职务。通过“双向激励”,让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社区)干部脱颖而出。

厚“爱”  激发干事热情

村干部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干事创业有热情,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基层。2023年42个村(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5400万元,村均收入129万元,分别增长24%、22.8%。通过“双挂双增”机制,对集体收入增收部分8%—18%用于奖励,累计发放204万元重奖村(社区)干部。经开区还建立差异化薪酬待遇增长激励体系,推行“基本报酬+考核报酬+增收奖励”,人均年报酬平均同比增长不低于10%,绩效考核差距比最高达44%。

“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平台留人,干事创业有奔头,让村干部成为愿意干并且能留得住,令人向往的岗位。”党群工作部分管负责人孙金磊说,经开区打出“双向激励”组合拳,建立一支政治强、担当强、发展强、治理强、作风强的“五强”型村(社区)干部队伍,为淮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