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人社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立足经开区发展实际,将“推动‘三链’建设 创响‘就’在经开区”作为“书记项目”主题,并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化落实,以“书记项目”的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招工引才平台,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全力塑造就业首选淮安经开区的响亮招牌。
织密“就业链”,强化人力资源要素支撑,“职”等发展赢未来。今年已为天合光能、鹏鼎控股等重点企业召开用工调度会、劳务对接会6场次,服务重点企业招工2.98万人次。建设就业服务红色驿站,整合资源,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将就业登记、创业指导、社会保险补贴等业务办理权限下放到社区一级,以畅通社区就业服务的“微循环”,推动建立零工市场、创新创业、就业援助、权益维护等人社“全链条”“零距离”服务,目前已经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个,实现就业服务就近有窗口,找工作就近有门路。与此同时,通过“就业访民情”等服务载体,为重点群体送去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一对一”解决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截至目前,已经帮助473名高校毕业生等未就业青年开展就业见习。同时,大力实施“鸿雁归淮”“引凤来淮”“暖心留淮”三大工程,全面完善招工引才平台,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多渠道搭建供需平台,常态化向社会推送发布招聘信息,深入企业挖掘就业岗位,搭建“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下乡招聘”“招聘进校园”“人才夜市”“访企探岗”等活动。截至目前,已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90余场次,“点对点”发送招聘信息13.3万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提供就业岗位550个,服务企业招工引才3.68万人次。
激活“人才链”,精准招引勇创一流环境,“才”聚企业助发展。坚持党建“红色”引领,设立企业人才服务红色帮办员,通过企业自主育才、订单培养人才、培训载体打造等举措,为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全区共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8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总量的26.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6.5%。高效推动“政校企”合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基久网络等企业与淮安高校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利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累计合作培养新型学徒370人。协助高职院校成功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机构,已通过车工、铣工、钳工等20个工种的认定项目。全面实施“精准化”培训,结合全区产业链需求,选定培训主题20余个,全面推动产业链技能提升;结合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新业态群体现实需要,开展现代服务、机械加工类等培训项目,全面提高青年群体就业质效。持续加强“在岗练”实践,通过“人才+项目”“师带徒+匠带兵”等模式,引导技能人才在实践中学技术、练技能、长本领,累计开展各类实践培训30余场次,惠及技能青年人才500余人。发挥比武“练兵场”实效。以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打造以企业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累计成功举办区内技能大赛6场,组织参赛人员超2000人。
打通“创业链”,多措并举增进市场活力,“业”成家乡促致富。坚持把引导城乡居民创业作为推动富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激发全民创业活力。成功举办2024年经开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吸引45个初创企业和项目团队参与,通过搭建创业项目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创业者成长,为创业项目发展创造机遇。今年已经累计提供各类创业服务200余人次。强化精准培训引导创业,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为培训重点,今年以来组织1300余人次参加培训。深化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与合作银行进行沟通协调,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贷款申请“应贷尽贷”“应贴尽贴”;定期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指导,详细解读贷款申请流程,帮助申请人按规定提供申报材料。今年已累计推荐发放富民创业贷45笔,贷款额度5261万元,扶持1153人创业,带动5309人就业。
接下来,淮安经开区人社局将以“书记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效,厚植“就”在经开区服务品牌,吸引各类人才到淮安经开区创新创业,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力资源支持。
(张以婷 马真飞 仲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