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社区以关注居民“身边小事”“关键小事”为出发点,以三个“聚焦”为抓手,推动“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红色物业”建设,融合“宜居、宜商、宜学、宜养”多元功能搭建服务平台,力求实现居有所安、商有所依、幼有善育、老有颐养,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致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社区。
聚焦党建领航,激活“红色动能”。建立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三级组织体系,推行“多网融合 集成治理”工作路径,划分20个单元网格,成立4个网格党支部,设置20名网格员、130名党员楼栋长,引导95名无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编入环境卫生、代办服务、政策解读、社区宣传、矛盾调处等队伍,实行“五字”工作法(巡、探、记、拍、议),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全年走访群众3315户,接收网格事件238件,处置222件。
聚焦共驻共建,点燃“红色引擎”。发掘内部资源,成立社区治理顾问团,聘请6名优秀党员担任顾问,了解居民诉求,妥善化解矛盾,今年以来,累计接单27条,解决问题25个;集聚共建资源,与辖区内的公安分局等8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与苏州工业园区玲珑湾社区“师徒结对”,成立“城市党建连心社”,开展互学互促、云交流等联建活动5次。共建单位在社区事务和基层治理上的深度参与,打通了外联的“大动脉”,畅通了基层治理的“微循环”。
聚焦暖心服务,办好“红色实事”。全力发展商铺商业经济,通过加大社区用房招租、项目投资、招引总部经济返还税收、利润分红等方式,实现2023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2.01万元,同比增幅97.77%。家底厚了,社区便加大了为民服务的投入,开展文体、健康、慰问活动13次,受益群众8000人次;投入约80万元,建成233.19平方米禾康老年人助餐点,自运行以来,平均每天就餐100多人次,提供8种以上菜品,每餐仅需5-10元,成为居民口口相传的“幸福食堂”。
(刘铠诚 赵露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