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小区附近的“15分钟医保服务站”咨询过糖尿病门诊特殊病办理事项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港花苑小区居民王华欣喜地说:“太方便了,医保业务在‘家门口’的服务站就能办好。”
小小服务站,不仅缩短了群众办事的距离,更折射出淮安经开区“以群众心为心”的服务理念。
今年以来,针对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不足、业务办理便捷性有待提升、长效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淮安经开区创新打造“如我在办”服务品牌,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站在企业和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将传统的“供需关系”升级为“服务共同体”,系统性推进制度优化与流程再造,精准对接企业、群众需求,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着力实现人社公共服务从“办成”向“办好”进阶,使淮安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既彰显于“沉甸甸”的经济指标,更浸润在“暖融融”的民生体验之中。
载体多元 以“同理心”强化平台支撑
“在淮安经开区,企业员工新参保、退工等业务可‘一站式’办结,为我们带来很大便利。”某企业人力资源专员胡伟说。
胡伟提到的“‘一站式’办结”,是淮安经开区推行的集成窗口服务。通过业务整合,淮安经开区将涉及公共服务的28个窗口精简至14个,实现60余项业务“一站式”办结。
“急群众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紧扣政务服务要点重点,组织党员先锋队下沉一线调研,聚焦群众、企业所急所盼,以“同理心”驱动服务升级。
延伸服务触角,以村居服务“微循环”打造人社“全链条”“零距离”服务体系,累计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站点4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个、社会保障“就近办”网点27个,超40项业务可在基层办理。
优化线上服务,依托人社信息平台,80%以上人社事项实现政务服务网、自助一体机网上办、自助办,推动实现数据赋能,让“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
转变理念 以“责任心”优化服务流程
淮安经开区坚持比企业、群众“早想一分,多做一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太好了,没有想到现场就能拿到卡!”日前,在为台湾籍高管办好社会保障卡后,江兴(淮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人事专员由衷感叹。
这是从“数据壁垒”到“内部流转”的真实写照,也是淮安经开区坚持比企业、群众“早想一分,多做一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与效能的有力诠释。据介绍,该区社保卡窗口通过及时共享医保、社保等部门参保数据信息,尤其是加强对港澳台及其他境外新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核实,让数据“跑起来”“动起来”,确保身份信息的及时确认和图像资料的提前获取,实现境外人士社保卡等业务高效办理。
淮安经开区还积极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动退休审批、新生儿参保缴费等更多关联服务事项打包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从“单件办理”到“打包办理”,最大程度便民利企,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00余人次办理“退休一件事”“新生儿一件事”等便民事项。同时,紧盯参保缴费等民生托底保障工作,充分利用省人社厅扩面资源库和“一人一档”等基本参保信息平台,精准定位未参保对象,实现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等业务的办理从“坐等上门”到“找人来办”。目前,淮安经开区居民医保参保完成率达99.84%,位列全市第一。
提升素养 以“进取心”健全长效机制
便民惠企服务“优”无止境,淮安经开区党员干部不仅立足岗位办实事,更以赶考“进取心”,答好民生考卷。
“通过‘走流程’的形式,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堵点和难点,为接下来的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在结束“走流程”活动后,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走流程”是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为业务开展更贴近服务群体创新开展的微调研活动。截至目前,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领导班子、处室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项活动20余场次,在实际经办中发现问题、思考措施,制定了欠薪讨薪处置流程、失业保险待遇追退流程、生育津贴特殊操作口径等一批规程,实现人社复杂业务精准办、高效办、暖心办。
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深入问需求。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全面构建“需求预警—服务匹配—跟踪反馈”闭环机制,通过“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的方式,分析企业用工、群众就业等周期性需求,提前开展政策宣传等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目前已开展各类社会保险政策宣传20余次,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
“转作风”永远在路上。自“走流程”活动开展以来,淮安经开区政务窗口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0余场次,75人次参加“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多位业务骨干被抽调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有效提升了基层网点工作人员政策解释、业务经办能力。
淮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擦亮“如我在办”服务品牌,以企业和群众的视角检视业务办理流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深入查找服务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推动政令畅通、服务提质、形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