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20800783378404Y/2023-00006 发布机构 招商局(产投公司) 公开日期 2023-09-05
文  号 主  题 经济统计 体  裁 通知
时效说明
2023年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2022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4.47亿元、增幅8.17%,工业应税开票553.60亿元、增幅10.43%,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指标情况

1.规上工业应税开票。2022年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应税开票553.60亿元,同比上升10.43%(明细见附表1),其中正增长企业88户。全区“2+N”主导产业完成应税开票516.72亿元,同比上升12.27%,占全区比重93.34%。

     2022年全年“2+N”产业应税开票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产业分类

户数

2022年全年

去年同期

增量

增幅

占全区比重

1

新一代信息技术

21

2466267

2237191

229076

10.24%

44.55%

2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11

601672

536985

64687

12.05%

10.87%

3

新型装备制造

48

776321

745628

30693

4.12%

14.02%

4

盐化新材料

31

1191480

951332

240148

25.24%

21.52%

5

生命健康

18

131488

131355

133

0.10%

2.38%

合计

129

5167228

4602490

564738

12.27%

93.34%

2.全部工业入库税金。受庆鼎、敏安等企业退税影响,2022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入库税金16.2亿元,增幅-4.0%,其中免抵调6.17亿元,去年同期4.1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入库税金9.29亿元,同比下降9.05%,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9240万元(明细见附表2)。

规上工业企业退税情况:2022年全年,33户规上工业企业产生退税,合计退税4.26亿元,其中退税超百万元企业19户,超千万元企业5户,超亿元企业2户(敏安汽车退税1.25亿元、庆鼎电子退税1.68亿元)。若去除规上工业企业退税因素影响,我区实现全部工业入库税金20.46亿元,增幅21.50%;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入库税金13.55亿元,同比上升32.71%,增量3.34亿元(明细见附表3),其中正增长企业87户,合计增量5.15亿元,增量超百万元企业39户,超千万企业8户,超亿元企业1户(实联化工增量2.15亿元)。

3.规上工业利润。2022年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利润41.00亿元,同比上升53.59%。从统计行业来看,利润总额排名前六的行业利润总额38.84亿元,占比94.74%,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56亿元,增幅49.00%,总量占全区比重35.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4.55亿元,去年同期为4.61亿元,总量占全区比重35.49%。 

2022年全年统计行业利润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统计行业分类

户数

2022年全年

去年同期

增量

增幅

占全区比重

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3

145614

97730

47884

49.00%

35.5%

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

145554

46135

99419

215.50%

35.5%

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0

36137

22129

14009

63.31%

8.8%

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4

26992

34263

-7271

-21.22%

6.6%

5

汽车制造业

11

25373

23551

1823

7.74%

6.2%

6

金属制品业

16

8765

10885

-2120

-19.48%

2.1%

合计

88

388436

234692

153743

65.51%

94.7%

4.规上工业总产值。 2022年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84.47亿元,同比上升8.17%。规上工业能源综合能耗消费量126.8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2.42%,其中盐化工片区企业综合能耗消费量97.9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4.09%。

分区域来看,工业主要集中区域(徐杨街道、综合保税区)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不理想,未能完成全年目标,拉低了全区增速水平。其中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达年度目标15%的有:钵池街道、金港办、留创园、空港办事处和盐化办,分别为19.4%、20.0%、16.3%、18.4和19.8%;其他单位均末完成年度目标,其中徐杨街道、综合保税区累计增速分别为5.7%、4.1%,新港办、科教办累计增速为负,分别为-6.4%、-1.6%。

从各企业来看,全部17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全年产值正增长的有108家,增长面达60.3%,头部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其中产值增量超亿元以上的有13家,排名前五的企业有:庆鼎精密电子、实联化工、韩泰轮胎、双阳化工、顺海科技等,分别净增17.84亿元、8.66亿元、6.21亿元、5.00亿元、3.75亿元。

除去耐盛皮具、甫林电子2家注销企业外,仍有68家企业全年产值出现负增长,其中产值减量超亿元以上的企业有五家:富誉电子、达方电子、新国纺织、联力环保、劲嘉包装等,累计产值分别净减少7.92亿元、3.58亿元、2.44亿元、3.58亿元、7.92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收缩企业发展增速放缓。受疫情影响,消费复苏放缓,需求收缩,部分企业开票下降。富誉电子受国外苹果手机接插件需求量降低影响,订单减少,应税开票较同期减少4.91亿元;疫情带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红利逐渐消失,达方电子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订单逐步下降,应税开票较同期减少3.61亿元;新国纺织受订单因素影响,产能下降,2022年裁员近1000人,应税开票较同期减少1.86亿元;联力环保受原油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2022年9月份停产至今,应税开票较同期减少1.44亿元;劲嘉包装受主要客户招标工作延期、暂缓影响,订单减少,应税开票较同期减少1.40亿元;大通机电受铜价下降因素影响,应税开票较同期减少1.25亿元。

(二)新入库企业支撑较弱。全区2022年新增列统工业企业12户,完成应税开票4.51亿元,增幅81.41%,户均应税开票3762万元。实现入库税金-319.69万元(亿超健康科技-1328万元),去除亿超健康科技,实现入库税金1008.19万元,增幅46.01%,总量仅占规上入库税金比重1.09%。

(三)工业投资增长形势严峻。2022年全年,实现工业投资61.53亿元,同比下降38.9%。今年全年工业投资为负增长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工业项目数量总体不足,截止2022年底共有在库工业项目107个,而2021年同期共有在库工业项目136个,项目数量较去年减少近30个,很大程度影响工业总体投资额。另一方面受项目投资建设进度影响,2022年全年工业投资超亿元项目仅17个,共实现投资37.11亿元,而2021年全年工业投资超亿元项目共计35个,共实现投资67.22亿元,远高于2021年。通览全年,工业投资一直陷入数据不足的困境中,但随着天合光能等大项目的落地开工,投入建设,1-12月工业投资同比降幅已较1-11月收窄10.4个百分点,大项目的数据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预计在2023年我区工业投资数据会逐步摆脱困境,触底反弹。

三、下一步举措

(一)聚焦运行监测,提升经济发展支撑。切实稳增长保运行。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坚持经济运行月度监测分析,及时做好经济运行中趋势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研判和预警监测,紧盯产值、应税开票、入库税金等关键指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化要素保障。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国际贸易物流不畅等突出问题,开展深入分析,评估影响程度,及时解决企业用工、融资、能源供应等需求,全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

(二)聚焦产业壮大,强化骨干企业培育。持续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打造顶天立地企业成长区。发挥服务专班作用,统筹资源要素保障,支持富誉、大通、威灵、达方等重点企业向总部争取订单、争取投资,推动产能稳健增长、产品升级换代。2023年力争富誉电子应税开票突破40亿元,大通机电突破30亿元,和兴汽车突破20亿元,新国纺织、南瑞电缆突破10亿元。精准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做优做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打造“精品制造”,积极引导大通机电、卧龙电机、膳魔师等重点企业争创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兴汽车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强化重特大项目攻坚,实现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中。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型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强化重特大项目攻坚,把有限的空间资源、发展要素向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中。2022年度实施重大项目不低于41个(其中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478.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116.15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5-10亿元项目3个。

(三)聚焦转型升级,激发产业链创新活力。全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高企培育计划,力争有效高企数10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达64%。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2022年计划研发投入15亿元以上,创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个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等方向的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全年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2个以上,完成投入不少于16亿元;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不少于2家。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密切关注规上企业用能数据,统筹抓好单位GDP能耗下降和工业节能工作。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2022年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以上。

(四)聚焦精准服务,推进企业服务优化提升。强化政策支持。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惠企暖企政策,加强区级政策供给。认真落实经开区《春节期间稳岗促产九项措施》,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完善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筹备经济发展大会,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强化平台赋能。联合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实施“企业发展赋能计划”合作项目,通过一对多、点对点等合作方式,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平台作用,定期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加强区内企业之间产品配套、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抓好精准帮扶。持续优化经济网格化服务,进一步加大精准服务力度,筛选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科学精细制定专项方案,扎实细致做好基础工作。完善涉企问题收集、响应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