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减少审批阶段,压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能。今年以来,经开区通过“拿地即开工”绿色通道,为25个项目提供快速审批服务,实现“五证联发”,助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围绕关键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服务流程。深入推行区域评估,强化事项成果应用,探索开展审批事项联合评审。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由综合服务窗口集中收件、出件,精简审批事项,细化明确审批事项适用范围和前置条件。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实现并联审批,加强部门协调,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开展工程建设审批“减材料+免证照”,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57个事项333个材料进行科学分类,强化数据归集和共享应用。
建立快速审批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前期服务。将全市重特大项目全部纳入帮办代办服务范围,为项目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全程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力争“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站办结”,持续简化办事流程,让政务服务更便利。实行立项用地、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占用挖掘道路、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一件事”改革,打造淮安市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政务服务品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审批再优化再提速。
强化事中跟踪督导、事后反馈调整。实行前窗受理,后台审批,前后协作,限时办结。确立“自愿申请、责任自负、容缺审批”审批原则,由企业自愿申请适用“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政策,建立快速审批工作机制,开辟审批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部门通过容缺受理等方式,提前介入开展审批服务。强化“线上审批+线下协同”联动机制,推行“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联合验收”,由行政审批、住建、安监、消防等部门同步实施,及时响应项目单位的合理诉求,全力实现项目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服务环境最优。
(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