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开区钵池街道东湖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从群众所需所盼出发,找准“党建+治理”结合点,聚焦民生难点,直面民生热点,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群众解难题、谋福利,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暖”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组织到位,集体经济发展有“力度”。东湖社区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不断探索多元化增收路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2023年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2.01万元,同比增长97.77%。从存量中找增收点。对村集体“三资”全面清理整顿,充分盘活闲置资源。现有社区用房16间、中石油大连路加油站北侧地块1.06亩,通过招标对外出租的形式,提升社区集体资产使用效能,现有资产资源2023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01.43万元。从变量中找盈利点。社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引进优质企业,培植壮大税源,牵线搭桥引进淮安宝悦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韩泰路分公司进驻辖区,既为社区增收了3万元税收,又为居民提供了18个就业岗位,既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也加快了产居融合,助力产业振兴。从余量中找突破点。社区继续将80万元存入淮安开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年化收益为6%,年收益利息4.8万元,后期社区将追加投资、不断加大资金存入,获取利息增收,使得账面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获得可持续增长空间,预计年收益6万元。
红色治理,服务居民有“深度”。社区以做优物业服务为切入点,持续打造品牌、做优服务,汇聚多方合力,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力,助力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创建“三聚三化”党建品牌,聚焦党员核心力量发挥,健全党建联建机制,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党员亮牌上岗等活动。截至目前,辖区10家小区均成立红色物业党支部,组建“悦生活”、“红色管家”等4支队伍,累计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120余次,解决就医、购药等方面问题86个。开展协商议事,凝聚治理合力。社区除了在党群服务中心建有“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在红色物业党支部设置议事点之外,还在小区休闲凉亭、楼栋架空层等设置户外“党群议事亭”,通过通过码上议小程序、微信群、进门入户等方式收集议题,召集小区治理主体开展讨论协商,2023年以来,先后完成下水管道改造、新增健身设施等9个议题的成果转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拓展物业服务,提升居民福祉。成立以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同运作的管理模式,依托小区公共用房、物业用房,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规范建设服务阵地,吸纳物业人员、小区党员志愿者、专职网格员46人,聘请6名党员作为社区治理顾问,挂牌130名党员楼栋长,引导居民参与“楼道微自治”,常态化开展助残爱老、纠纷调解、便民惠民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东湖社区已协同多家物业,联合组织文化活动30余次,开展义诊、慰问等共计20余场次。
银发助餐,为民解忧有“温度”。为解决老年人普遍反映的“做饭难、就餐难”问题,持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真正做到“老有所呼,我有所应”,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新华网、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从“无”到“有”,“食”事暖民心。在综合考虑辖区内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服务覆盖半径等因素后,建成占地200多平方米、可容纳100人同时就餐的东湖社区“禾康食堂”,提供三荤两素一汤的5-12元套餐,自运行以来,已服务周边800多名老年人,平均每天就餐100多人。从“有”到“优”,助餐“精细化”。开通“禾康东湖食堂”抖音公众号,发送每日菜单近500期,菜品供给由四荤两素优化为八荤四素。2023年10月21日,开展“拓展优化老年人助餐服务”协商议事活动,为腿脚不便、居住较远的老人开展免费送餐580余次,服务辖区内8个小区32位老人。从“优”到“久”,党企同发力。在工商登记、税收、助餐补贴、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予助餐企业支持,同时不断延伸助餐点服务功能,设置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设施,并开办9期“银龄公益课堂”,组织2次“银龄之旅”,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棋牌桌”“交心桌”。截至目前,累计接待老年人就餐近5万人次,开展文化乐民活动40多场次,成为居民口口相传的“幸福食堂”。
杨娟 刘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