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心”力量 守护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03-20来源:社会事业局

近日,一场历时半年、覆盖全区20所中小学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系列活动圆满收官,通过“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情境模拟+案例研讨”的创新模式,为777余名班主任配齐“心理育人工具包”,标志着淮安经开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迈入专业化新阶段。

一个共进的交流平台。培训期间,全区建立了跨学段、跨学校的班主任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上资源共享群、区域心育案例库等载体,实现了经验互通、资源共享。许多老师反馈,这种“打破校际壁垒”的交流方式,让自己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找到了专业成长的“同行者”。

一次理念的深度革新。傅宏教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在“双减”深化与AI技术冲击的双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已从“锦上添花”转变为“雪中送炭”的刚性需求。特别是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要主动实现从“问题干预者”到“成长赋能者”的角色转型,这一理念革新为工作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石。

一套系统的赋能体系。此次课程设计紧扣“预防-识别-干预-协同”四大核心能力,构建了“理论筑基+技术赋能+实践强基”的立体化培养路径,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卫生健康知识、心理班会和活动组织与实施、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教师压力与情绪调适四大模块,既有前沿理论支撑,又贴近一线工作实际。何义老师通过《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现场演练,帮助老师们掌握了“观察—评估—干预”的技术与策略;吴蓉教授的《学校心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课程,则从“优势视角”出发,为学校、班主任提供了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活动设计;黄辛隐教授通过《教师的有效沟通和心理减压》告诉大家在人工智能充斥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共情”是多么重要。这些内容有效填补了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上的短板。

一批鲜活的实践样本。在分组研讨和模拟演练环节,老师们围绕“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与策略”“心理危机预防的当为可为”等真实案例展开头脑风暴,形成了777份案例报告。南马厂小学张慧老师分享的《琪琪释放的危机信号》案例,通过三年前的案例描述到三年后的案例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行为、言语、行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观;天津路小学薛梅老师分享的《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案例,从案例描述到分析再到过程对策,最后的成效与反思,从孩子的亲子关系的变化,到教育方式的层层递进,让孩子逐步适应班级,收获快乐。种种真实案例,均为日常心育工作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工具,这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

一群优秀的骨干学员。通过全程跟踪四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全区产生了100位优秀学员,6位优秀管理员,5个优秀组织单位。天津路小学王海燕老师、张琦老师,卓文实验学校蒋鑫等老师是优秀学员中的佼佼者,心理健康干预与预防、心理活动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老师的大力赞扬;天津路小学吴倩老师作为优秀管理员,培训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参训老师遇到问题都能够第一时间沟通处理,保证参训老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天津路小学、合肥路小学、卓文实验学校、南马厂小学、奎文小学等学校作为优秀组织单位,学员们学习及时性高,材料提交及时,材料制作细致完整,优秀学员占比高,培训成效突出。

从“经验型管理”到“专业化疏导”,这场覆盖全区的“心育革命”正在悄然重塑着教育生态。当班主任们带着“心”技能重返讲台,无数成长故事即将在校园里温暖续写……(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