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池街道深圳路社区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为有力支点,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软要求”转化为评优评先的“硬指标”,有效激发了党员活力,提升了治理效能,生动践行了“零距离服务”理念。
构建科学积分体系,量化先锋作用。社区深刻认识到,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可量化、可感知的激励机制。为此,社区创新推出“双积分双评价”管理模式。精细赋分明导向。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将党员作用具体量化为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建设、关爱特殊群体等民生服务项目的积分,使“先锋作用”有了清晰标尺。双轨运行全覆盖。“双积分”不仅记录服务实绩,还将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红色基地学习、“指尖课堂”等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纳入评价体系,确保思想引领与服务实践同频共振。即时激励促长效。设立“积分超市”,党员累积积分可兑换实用物品。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回馈机制,有效激发了党员持续参与的内生动力,让奉献精神在良性循环中持续生长。
织密网格组织体系,夯实服务根基。党员作用的真实发挥离不开坚实的组织支撑,深圳路社区着力构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四级架构强覆盖。打造“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链条,建立网格党支部10个、小区党小组17个,选配党员楼栋长102名,实现组织触角全方位延伸。力量下沉解民忧。在开放式的小康城商住片区,精准划分8个网格,由社区委员和党员志愿者包干负责,建立“日巡查、月走访”机制。2024年以来,依托此机制高效解决消防通道隐患、违建、环境乱象等民生“微实事”860余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双结双报聚合力。推动辖区12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双结对”,引导86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高效转化组织资源为治理优势。
深化积分结果运用,树牢评优标尺。深圳路社区坚持将党员志愿服务积分作为衡量党员先进性的核心标尺,深度融入评优评先全过程。数据说话选先进。评选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先进党支部时,将党员年度积分总量、服务频率与难度、关键任务(如小康城消防安全攻坚)贡献度作为首要依据,积分数据成为衡量奉献度的“硬通货”。先锋引领促比学。定期公示积分排行榜,公开表彰积分领先、作用突出的党员,并深度宣传其服务故事(如精准服务独居老人、带头反诈宣传)。这些鲜活榜样极大激发了党员“比学赶超”的热情。动态反馈优机制。社区党委依据积分数据,精准分析党员参与趋势与薄弱环节,及时优化服务项目设置与激励措施,确保积分制保持活力。
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拓展积分场景。积分制的活力在于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深圳路社区聚力资源整合,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广阔舞台。阵地共享促学习。打造小康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小哥驿站“学习小站”等开放式阵地,提供“分众化”学习资源。今年以来开展13场线下活动,覆盖1200余人,为党员群众思想充电与服务赋能提供土壤。窗口前移送温暖。社区便民大厅设置6个综合窗口,发放服务联系卡。党员志愿者化身“流动服务站”,在巡查中精准定位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群体需求,确保服务直抵民心。联动共建增效能。联合区经发局、学校、银行等12家共建单位,围绕“一老一小”打造多元化服务项目(如“智慧助老”健康义诊、“红色教育润童心”),既为党员提供了丰富积分场景,也成倍放大了服务效能。
深圳路社区的经验深刻表明,将党员志愿服务积分作为评优评先的“金标准”,是激活基层红色细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关键举措。通过科学量化、组织保障、强化运用与平台拓展,积分制有效将党员先进性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澎湃动能,为“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提供了生动实践。(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