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破解党员参与动力不足、服务供需错位等难题,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重点课题。2024 年以来,钵池街道马庄社区以“党员公益积分制”为抓手,打破传统治理模式桎梏,构建起“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党建活力真正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强大动能,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组建特色队伍,精准对接需求。通过前期走访调研,马庄社区梳理出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文体服务、关爱帮扶等十大居民高频需求领域,将党员科学编入“文明守卫”、“法护邻家”、“健身达人”、“惠民妈妈”等10支特色队伍,实现“人岗匹配”。“文明守卫”服务队由退休老党员与年轻党员共同组成,每月固定开展“环境清洁日”与“文明巡逻”行动,对楼道堆物、高空抛物等问题进行耐心劝导,今年已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劝导不文明行为10余次;“法护邻家”服务队吸纳了社区内的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建立“邻里矛盾调解室”,今年成功调解家庭纠纷、邻里口角等矛盾10余起,化解率达100%;“健身达人”服务队的党员们则发挥文体特长,组建广场舞队、太极拳班,节假日组织社区运动会,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文体指导;“惠民妈妈”服务队的党员阿姨们更是社区的“暖心管家”,定期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开展“爱心义剪”“便民购物”等服务,累计服务居民60余人次。这种分类组队模式,让党员优势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
细化积分项目,渗透治理环节。马庄社区以“需求导向、量化透明”为原则,以志愿活动为核心载体,将积分项目细化到基层治理的每个“毛细血管”,让党员参与有方向、积分累积有依据。在环境治理领域,党员参与社区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督导等基础服务,可积5-10分,若牵头完成楼道粉刷、绿化补种等重点项目,单次可额外加10分;文化建设方面,带头组织或参与“端午包粽”等文艺演出、民俗活动,可积15-20分,今年“春节饺子宴”活动中,党员们策划的节目吸引100余名居民参与,相关组织者均获得20分奖励;邻里互助领域更是积分重点,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关爱空巢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服务,可积20-50分;在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方面,党员在社区议事会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被采纳的,单次可积30分,今年“垃圾定时清运”的建议被采纳后,提出建议的党员直接获得满分奖励。
积分“双向价值”,赋能制度活力。“积分不仅是数字,更是看得见的价值”,这是马庄社区党员对积分制的共同感受。社区创新性设计积分 “双向价值” 体系,让积分既关联个人权益,又承载公益使命,赋予制度持久生命力。在个人权益兑换上,年底党员可凭积分兑换实用服务:100分可兑换一次家电维修服务,200分可兑换一件厨房小电器,300分可兑换一次健康体检;公益层面,党员可选择将积分捐赠给困难群体,1积分等同于1元公益基金,社区会根据捐赠情况采购米、油等物资送到困难家庭手中,党员田老先生今年就将100分积分捐赠给社区残疾人,让爱心在邻里间循环流动。同时,年度积分作为“优秀党员”“星级志愿者”评选的核心指标,直接与评优评先、组织推荐挂钩。这种“物质 + 精神 + 成长”的多元激励,让党员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党员公益积分制”推行以来,社区治理呈现显著变化:党员主动性显著提升,从过去“支部派任务”转变为现在“主动抢任务”,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0余次;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同步提升,今年新增志愿者50余人,其中不乏年轻人与商户群体,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 的良好氛围;党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持续增强,通过积分制让党员身影活跃在社区每个角落,居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大幅提升,社区议事会提出的“垃圾定时清运”“停车位规划”等建议均顺利落地,社区矛盾调解成功率有效提升;真正用“小积分”撬动了“大治理”,绘就出党建引领、邻里和谐的社区治理新图景。(金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