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开区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聚焦“四最”营商环境建设,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服务理念,推动投资服务向“全链条、系统化、专业化、一次办”转变,让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提升事项标准化管理水平。在淮安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按照“专区+综合窗口+特色窗口”模式,打造联做、联动新模式,实现“一窗通办”服务再升级、“找谁都一样、谁找都一样”的标准化服务,打造亲商便民的营商环境。对“不见面审批”的实现方式、基本流程等进行详细规范,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的“四级四同”。深化长三角“全域通办”“跨省通办”,加速“跨区域通办”事项落地。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常态化实施每天提前半小时开门主动接待群众,夏送酸梅汤、冬送姜茶,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实行领导带队值班制度,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咨询和引导分流服务。创新“1+1+N”办不成事反应机制,实现群众掌端申报,通过“办成一件事”实现“解决一类事”。主动践行“局长办办看”行动,在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办事流程再优化、办事服务再提速,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跃迁。
全面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始终坚持以“用户思维”优化“办事体验”,推行“综窗”改革、“一件事”改革,最大限度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减少办事材料,真正做到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办成“一件事”。强化“暖心淮•安心办”政务服务阵地建设、大力推动“一次办”“就近办”“自助办”“免证办”,全力打造数字政务新亮点,提升“互联网+监管”效能。
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
线上线下实现材料精减。线下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工程建设审批服务专窗,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全程办理;线上打通数据通道,利用政务服务平台传输办理材料,通过信息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不同事项相同的证明材料免于重复提交,有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次告知、一表填写、并联办理、一次办好”。
协调通办实现环节精简。紧盯重大产业项目,针对工程建设审批中的关键环节,加快前期谋划,主动做优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推行事项承诺制审批,全面升级“多审合一”服务机制,在重特大项目规划选址、项目审批服务等环节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将“并联审批、容缺办理”落到实处提高审批效率,全力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畅通项目开工前期准备。
流程再造实现服务精准。从细化项目分类、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等方面着力,持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提升,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全力护航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全市首推“竣工验收即领证”一件事改革。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办的工作机制,印发实施方案,通过“业务梳理、流程再造、材料精简、时间压缩、平台搭建”等五项措施,办理时长从平均12天缩短至1天内,成功将“一揽子”事并联为“竣工验收即领证”一件事。
帮办代办服务扎实开展
全方位帮办优审批服务。以“用户思维”贯穿项目服务全过程。通过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聚力落实项目全流程帮代办服务,进一步擦亮101%服务金字招牌。推行网上会签,变线下跑为网络办。网上会签采取“当天审批、超时默认”的方式进行,项目会签从过去线下10—20个工作日,缩短为现在的3个工作日内,重大项目当天即可完成。帮代办员将项目审批全流程事项进行颗粒化拆分,以“一图一表”作指引为企业精准制定审批方案,为项目落地明确路线图、时间点,指导做好审批前的各项工作。
全链条机制破企业难题。创新服务方式,将中介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范畴,建立“一项目一专班” ,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服务队,围绕项目生产工艺指标、相关政策、用地规模等全要素进行全方位调研和全面谋划。通过实行“一个窗口、一次见面、一个表格、一份承诺、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个系统、一张清单、一个反馈、一套档案”的“十个一”代办机制,积极解决环评编制、方案设计、施工图报审、土地清表等问题,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订单式全要素帮办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建设。
全流程跟踪强闭环管理。项目帮代办员对审批后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定期赴企业走访调研,做好惠企政策、安全生产等宣传工作,持续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状况,了解企业诉求,积极寻找对策,助力企业早日完成开票列统。同时,通过建立“好差评”“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对企业进行全流程满意度回访,及时摸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服务举措,以企业评价倒逼服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