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委、市委相关要求,锚定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示范区”目标,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强化用户思维、注重口碑效应、聚焦企业关切,持续争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完善的体制机制。在淮安市各园区平台中率先成立营商环境优化办公室,由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分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办法》《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处理办法》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深化落实“四季歌”“党政亲商双月谈”“规上企业家家到”等工作机制,推动办事更便利、投资得实惠、企业家受尊重。
(二)健全的政策环境。定期编发惠企政策清单并通过“经济网格化”“惠企通”等多种途径宣传,及时指导企业申报并兑现奖补资金,2023年累计奖励企业6076.4万元,发放稳产扩产等资金171.87万元。邀请商会代表、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召开“高质量发展文件”及“杰出企业家”等奖项评选文件修改征求意见座谈会。印发《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2023年累计为企办理财政奖补办件685件、发放奖补资金765.3万元。
(三)规范的市场环境。开办企业高效迅速,实现1小时内完成。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工程,2023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6件、金额2亿元,建设7家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投放“速易贷”“天润转贷”等金融产品,提供融资担保和转贷资金服务。
(四)便捷的政务环境。全省率先试点“青年服务一件事”改革,全市首推“证照联销”1+N改革、“竣工验收即领证一件事”改革。建立“全链条”项目帮办代办体系,实施“一张蓝图”统筹,建立“并联审+容缺办”服务模式。实施“区街通办”改革,实现“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并联分类办理、一窗统一出件”。
(五)严明的法治环境。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实现区级执法部门、重点行业领域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搭建协调议事机构,实现涉及许可、处罚、联合惩戒等事项监管部门的数据归集。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杜绝机械司法,就案办案,加快“执转破”力度,实现“僵尸企业”快速有序退出市场。设立全国首家“涉台纠纷调处中心”,累计受理涉台纠纷674件,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六)优良的人文环境。有效期内高企数达到1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4%,顺海科技等8家企业获评市级“瞪羚”企业,研发投入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6%,科创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人才“双招双引”协同并进,累计申报国家专项人才计划60人,申报省“双创计划”项目8个,储备市“淮上英才”项目15个,人才引进持续加强。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40场,组织企业赴40多所高校开展引才活动;累计帮助重特大项目和规上企业招聘员工3.84万人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用工服务不断加强。